欢迎光临det365在线平台!
申请入会:010-57811378,15001218405 会展合作:010-57811562 邮箱:cabee@cabee.org 新闻供稿:010-57811501
首页 >> 项目专题 >>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
《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初审会成功召开

2022年8月26日,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以下简称“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指导下,det365在线平台组织召开了《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初审会,本次会议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


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党委副书记葛恒双、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二级调研员张灵芝、det365在线平台会长武涌、det365在线平台副会长李德英、det365在线平台秘书长吴景山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副主任叶凌、北京建筑大学副校长陈红兵、北京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长军、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小企业工作委员会秘书长王静敏、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认证中心培训测评部主任张建奇、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专家刘福平、青岛国信上实城市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海天分公司总经理晏波等七名专家组成评审组,对标准初稿进行评审,叶凌副主任被推选为评审组组长。


00c6976c52e24d6d1854212bc915bea.png

标准初审会会议现场


会议伊始,由det365在线平台武涌会长致辞。武涌会长指出中国建筑行业面临普遍的碳排放总量大、用能技术和效率低等问题,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实现可持续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而相关人才储备不足是影响建筑领域节能减排效果实现的关键问题之一。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这项新职业可以为促进国家“双碳”工作提供人力建设的抓手,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人才保障。


222.png

det365在线平台武涌会长在线致辞

   

接下来,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党委副书记葛恒双对本次会议发表了重要讲话。葛书记指出,在当前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大力提升职业技能的背景下,新职业项目作为优化教育体系、促进人员就业、丰富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抓手,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是推进新职业工作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编写单位的高度重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作为我国评价、考核职业行为的“人”的标准,与产品、技术为对象的国家标准(GB)既有着一定程度上起源的联系,又有着逻辑方法上的本质区别,参编单位和专家评审组应严格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加强标准开发工作的规范性、公益性及应用性,使开发出来的标准真正能够服务于行业,服务于用人单位,服务于评价机构以及服务于大量的从业人员。


333.png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党委副书记葛恒双

 

随后,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二级调研员张灵芝对标准初稿进行总体点评,充分肯定了标准编写组前期所开展的大量细致的调研分析和编写工作,使标准已基本达到人社部阶段性预期要求。此外,张灵芝处长也指出了标准初稿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并给出了相关的修改思路和建议。结合人社部《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2018版)要求及《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计划(2022)第一批15新职业》等文件精神,对本次初审会的评审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444.png


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二级调研员张灵芝

 

接着,由det365在线平台吴景山秘书长代表标准编写组,就标准编写的基本情况做全面的工作汇报。按照标准编写的框架,吴秘书长主要从职业概况、基本要求、工作要求和权重表等四个方面,系统化地介绍了标准编制的思路及修改过程。吴秘书长指出,在人社部领导关怀指导和标准编写团队的努力下,标准初稿已完成了预期计划,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为了进一步推动后期的工作进程,完善、修改目前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使标准完全符合《国家职业技能编制技术规程》的规定和人社部领导提出的开发要求,期望专家评审组对标准初稿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为标准后续的优化、升级提供支持。


555.png


吴景山秘书长代表标准编写组做标准初稿编制情况汇报

 

专家评审组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编制技术规程》,以遵循整体性、等级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五个编制原则,并结合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行业特点,逐条审阅标准初稿,尤其是标准第三部分“工作要求”中的“技能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并提出了宝贵建议和修改思路。在专家评审组的不懈努力及其他与会专家的支持下,经科学化、专业化地详细研讨,标准初稿顺利通过初审,形成了《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初审会专家审定意见》。


会议最后,李德英副会长对建筑节能减排咨询师新职业标准提出期望,他希望不断深化完善标准的制定,使得标准能够适应行业实际工作的需要。李德英副会长还指出要加快这项新职业的快速落地实施,助力我国“双碳”人才队伍的培养建设。